1980.09.25 青柠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电影 双周刊 44期)




  • 1980.09.25 青柠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电影 双周刊 44期 ) 插图01
    1980.09.25 青柠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电影 双周刊 44期 ) 插图01

    1980.09.25 青柠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电影 双周刊 44期 ) 插图02
    1980.09.25 青柠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电影 双周刊 44期 ) 插图02

    9 『喝采』是部青柠薄荷水的电影/木木

    1980.09.25 青柠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电影 双周刊 44期 ) 插图03
    1980.09.25 青柠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电影 双周刊 44期 ) 插图03
    1980.09.25 青柠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电影 双周刊 44期 ) 插图04
    1980.09.25 青柠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电影 双周刊 44期 ) 插图04
    1980.09.25 青柠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电影 双周刊 44期 ) 插图05
    1980.09.25 青柠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电影 双周刊 44期 ) 插图05

    青柠薄荷水的『喝采』
    木木

    蔡继光,三十五岁,曾在加州伯克莱大学读英国文学,后入三藩市州立大学进修电影,毕业后,一九七五年回港,曾经编导无线的『奇趣缘』、『黄飞鸿片集』、『迫上梁山』和港台的『铿锵集』,并任浸会传理系讲师、电影文化中心负责人。『喝采』是他进军电影界的第一部作品。

    (问:)目前香港主要的电影,不是血腥打斗就是喜剧,为什么你会拍制这部文艺式的『喝采』呢?其次,一般新导演的第一部作品,都是拍制他们过去工作上所熟悉的题材,根据你过去的作品,绝非这类题材。

    (答:)有人说,「香港目前的电影业,正陷于低潮。」单从发行,上映的电影,票房收入来看,这是无可否认的。从创作,制度的发展来看,香港电影业正处于一个转折点,是走向较健全的制度,创作上有更大的自由空间,甚至可以说是香港二三十年来,处于最活跃的时期,从一个落后——包括观念、创作手法,或者制作方法——转向一个较现代化,较接近今日欧美电影制度的发展。

    这个发展有什么好处呢?可以从下面几点来看:①没有潮流的潮流。以前,某一种潮流兴起时,一窝蜂竞拍同一类型电影,直至观众厌倦了,再找另一类题材,于是窒息了,限制了创作。现在,只要有了新的构思,新意念,都可以尝试,换言之,创作的自由度比较大。②由于多年来,制作水平不断提高,观众欣赏电影较为成熟,能够分辨电影好坏,只要有好电影,新意念,尽管无卡士支持下,观众都乐意接受。③一种新制度在形成中——制片家制度,它的特色是一些直接或间接与电影有关的人,都可以晋升为制片家,例如服装设计的孔权开,编剧梁立人,化妆陈文辉……等人都可以做制片人。他们一方面具有眼光去物色新题材、新意念,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制作上的问题,会谅解,甚至尽力满足导演的要求,除此之外,他们又去找人投资。故此避免投资人与工作者直接冲突,所以在创作上自由度较大。这种制度也是今日欧美流行的制度。以前是大公司,大老板制度,由个人的喜恶左右电影制作。

    『喝采』就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。无须要跟风,而事实上亦无风可跟。因为现在是无潮流就是潮流。

     

    (问:)拍制『喝采』的过程怎样?

    (答:)我接拍『喝采』的整个过程都非常仓猝的,五月初开始接手,六月初就开镜,当时只有故事大纲,没有剧本,两位编制已尽了极大努力,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剧本,实在难能可贵,当剧本完成时,是分开两部分,结果由我负责去统一两部分剧本。故事方面则由我、陈欣健、文隽及郑丹瑞四个人一起商量。整个制作一共用了卅五个工作天。差不多隔日开工,工作非常紧张及忙碌。

    总的来说,整部电影由剧本到配音,到印拷贝,都十分之匆忙。因为本来希望,能够赶及暑假来上映。

     

    (问:)整部电影的一个特色是,几乎所有主角都是新人,没有演戏的经验,做导演的,怎样引导他们演戏呢?

    (答:)对!除了陈百强,有些做电视节目的经验,但严格来说其他演员没有演戏的经验,唯一勉强称为有点经验的就是张国荣。所以有时为了迁就他们的演技、角色,我们不得不更改剧本。作为一个演员,假如他没有或很少演戏的经验,最好就是要求他扮演他自己。这样比较容易控制。另一方面,排演次数尽量减少,讲清楚应有的情绪,心里状态和走位后,排演一二次就拍一两个TAKE,但TAKE ONE往往是最好的,最适当地表达出角色的要求,TAKE TWO可能走位方面符合要求,但情绪已经较差,TAKE THREE,TAKE FOUR……就出现一蟹不如一蟹。这是起用新人应注意的地方。尽量培养他们的信心及情绪。再其次就是所谓即兴的,没有剧本,任由演员自由发挥。例如爽身粉的一场及卢叶媚在琴行自弹自唱红线女的歌……等等,都是即兴式的,主要是要求他们主动投入,更能表现出他们自己出来。

     

    (问:)你们怎样构思这个剧本呢?

    (答:)在开始构思故事时,我们已决定了找陈百强、钟保罗、张国荣等人,亦即是决定了人物角色,然后根据他们的性格去构思故事,所以在电影中,我们采用他们原来的名字。一切剧情发展符合人物性格,点到即止——

     

    (问:)电影中有几场戏,看来似乎还可以发展下去,但出乎意外,突然停止了,最明显的是张国荣与钟保罗在DISCO里打架的一场戏。

    (答:)对!我们有很多剧情,都是环绕着剧中人心理来发展,只要表达了心理状态就停止了。如果有其他发展,会嫌啰嗦和拖泥带水,没有这样的必要。例如在DISCO打架的那场戏,主要是想表达张国荣和陈百强赛前那种紧张心理,及钟保罗在头头碰着黑那种苦闷心理。三个青年人碰在一起就发生了摩擦,如果再「玩」这场戏下去,就会拖泥带水了。

    其实,在现实生活中,一群中学生打架,相信不会像「烂仔」打架一样,那样凶狠和拼命吧!毕竟他们是比较纯良,没有利益冲突,而且只是发泄心中的抑郁而已。

     

    (问:)看完『喝采』之后,令人想起梁曾智的『有你冇你』,因为两部电影都是表达一群刚离开学校的学生生活片段,但在『有』片中,导演有意去表达一些讯息,现在的『喝采』又如何呢?

    (答:)有人看完试片后,说这是一部青柠薄荷水,我非常同意这样说法,我个人并没有什么野心去表达一些讯息,只是想表达人生的一个阶段,这个阶段极可能发生在你或我身上,例如,中学时期,有同学离群赴外国升学。又例如一股温馨的初恋,以及离开学校那种彷徨的心理……环绕着一个普通中学生——陈百强——周围的人与事、朋友、学校、家庭再次摆在面前,作为一种回忆、重温、缅怀那段情感。

     

    (问:)你想重温你的中学生时期,抑或今日中学生的生活?

    (答:)我相信那段中学生生活情感,无论是过去或现在的分别不大,生活形式可能不同,但那种情感却是相似的。

     

    (问:)大家都离开了中学时期一段颇长的时间,你怎样去捕捉那段感情呢?

    (答:)我曾在浸会教书,所以有机会接触一些学会,而他们刚离开中学不久,所以仍然保留些少学生的情感,至于塑造中学生形象,比较复杂是翁静晶这个角色,香港一般少女比较「高窦」,希望你注意她,当你注意她的时候,她又反应得非常冷淡。总之时冷时热,反复无常。

     

    (问:)当你执导这部电影时,是否有意争取某一类观众?

    (答:)我希望除了吸引中学生或青年人之外,亦能吸引一些年纪较大的,所以加插杨群、陈欣健等角色,希望能引起他们的反应,而那群青年人的行为亦能勾起他们的回忆……但结果可能是大多数观众都站在陈百强等青年人的一边,杨群太过严肃,过分注意自己事业,缺乏对子女的关怀,而陈欣健则太过懦弱和放纵自己。不过,如果能够引起青年人和中学生的共鸣,我认为已成功了一大半。

     

    (问:)电影中一些镜头、场面,似乎很熟悉,而间中又加插一些意料之外的新意念。

    (答:)其实,所谓文艺片,它已有一些固定的场面,如果缺少了它们,又似乎不是文艺片。

    而另一方面,是我从编导无线的『黄飞鸿』所得的经验;黄飞鸿本身已有固定的形象,我们不能改变他,但加插一些新的意念时,如一些反叛的配角等,容易吸引观众带引着他们进入新的意念去。所以,在这部电影中,一些大家熟悉的场面都会出现,而在有意无意间加插了一些新的意念,希望除了吸引观众外,更能刺激起他们进一步的深思。

     

    (问:)『喝采』这样题材的电影,在过去相信亦有人拍制过,为什么你有这种信心去接受挑战呢?

    (答:)『喝采』主要的难度是要在一个普通平凡的题材中,做到它的不平凡和特色,无疑,在过去亦不少人拍制过,激发起我灵感,相信是『克蓝玛与克蓝玛』这部电影,『克』片的「桥段」,亦是非常普通,甚至你可以说是粤语片时代的「桥」,但你总不能否认是一部成功的作品,它的成功亦在于平凡中看到它的不平凡,它的真实性。我希望能够达到这个效果。

     

    (问:)杜鲁福的作品经常在一些小节上,捕捉到真实性,过后当你想起时会发出会心微笑。

    (答:)杜鲁福的确能成功地表达这一点,并且表达时不着痕迹,天衣无缝。

     

    (问:)拍完第一部作品后,有什么感想?

    (答:)拍完第一部电影后,深深体会到香港电影圈仍然存在着旧风气——对工作既不投入,更没有热诚,「搵食」态度。不是抱着「拍一部好电影」的工作态度,更谈不上什么职业的自尊心,不过,庆幸地,这种要不得的作风,渐渐被淘汰,被新人事,新作风的工作人员所取代。如果他们不自爱的话,再过一段时间,一定完全被淘汰出去。

     

    (问:)形成那种旧风气,是否因为酬劳方面低微,为了「搵食」,不能不马虎了事呢?

    (答:)其实目前的酬劳并不低微,副导演大约片酬为一万元,场记亦有五六千元一部,如果你工作热诚和投入,再加上有责任感,已成为「抢手货」,据我所知道,某些剧导,或者其他工作者,根本忙到无暇接戏。总之,只要不怕辛苦及有责任感,很多人都会找你帮忙的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1980.09.25 青柠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电影 双周刊 44期 ) 插图06 在封底的一頁『喝采』劇照
    1980.09.25 青柠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电影 双周刊 44期 ) 插图06 在封底的一頁『喝采』劇照

     

    文字录入:紫爱涟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