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0.09.25 青檸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電影 雙周刊 44期)




  • 1980.09.25 青檸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電影 雙周刊 44期 ) 插圖01
    1980.09.25 青檸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電影 雙周刊 44期 ) 插圖01

    1980.09.25 青檸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電影 雙周刊 44期 ) 插圖02
    1980.09.25 青檸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電影 雙周刊 44期 ) 插圖02

    9 『喝采』是部青檸薄荷水的電影/木木

    1980.09.25 青檸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電影 雙周刊 44期 ) 插圖03
    1980.09.25 青檸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電影 雙周刊 44期 ) 插圖03
    1980.09.25 青檸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電影 雙周刊 44期 ) 插圖04
    1980.09.25 青檸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電影 雙周刊 44期 ) 插圖04
    1980.09.25 青檸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電影 雙周刊 44期 ) 插圖05
    1980.09.25 青檸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電影 雙周刊 44期 ) 插圖05

    青檸薄荷水的『喝采』
    木木

    蔡繼光,三十五歲,曾在加州伯克萊大學讀英國文學,後入三藩市州立大學進修電影,畢業後,一九七五年回港,曾經編導無線的『奇趣緣』、『黃飛鴻片集』、『迫上梁山』和港台的『鏗鏘集』,並任浸會傳理系講師、電影文化中心負責人。『喝采』是他進軍電影界的第一部作品。

    (問:)目前香港主要的電影,不是血腥打鬥就是喜劇,為什麼你會拍制這部文藝式的『喝采』呢?其次,一般新導演的第一部作品,都是拍制他們過去工作上所熟悉的題材,根據你過去的作品,絕非這類題材。

    (答:)有人說,「香港目前的電影業,正陷於低潮。」單從發行,上映的電影,票房收入來看,這是無可否認的。從創作,制度的發展來看,香港電影業正處於一個轉折點,是走向較健全的制度,創作上有更大的自由空間,甚至可以說是香港二三十年來,處於最活躍的時期,從一個落後——包括觀念、創作手法,或者製作方法——轉向一個較現代化,較接近今日歐美電影制度的發展。

    這個發展有什麼好處呢?可以從下面幾點來看:①沒有潮流的潮流。以前,某一種潮流興起時,一窩蜂競拍同一類型電影,直至觀眾厭倦了,再找另一類題材,於是窒息了,限制了創作。現在,只要有了新的構思,新意念,都可以嘗試,換言之,創作的自由度比較大。②由於多年來,製作水平不斷提高,觀眾欣賞電影較為成熟,能夠分辨電影好壞,只要有好電影,新意念,儘管無卡士支持下,觀眾都樂意接受。③一種新制度在形成中——製片家制度,它的特色是一些直接或間接與電影有關的人,都可以晉陞為製片家,例如服裝設計的孔權開,編劇梁立人,化妝陳文輝……等人都可以做製片人。他們一方面具有眼光去物色新題材、新意念,另一方面能夠了解製作上的問題,會諒解,甚至儘力滿足導演的要求,除此之外,他們又去找人投資。故此避免投資人與工作者直接衝突,所以在創作上自由度較大。這種制度也是今日歐美流行的制度。以前是大公司,大老闆制度,由個人的喜惡左右電影製作。

    『喝采』就在這種環境下誕生的。無須要跟風,而事實上亦無風可跟。因為現在是無潮流就是潮流。

     

    (問:)拍制『喝采』的過程怎樣?

    (答:)我接拍『喝采』的整個過程都非常倉猝的,五月初開始接手,六月初就開鏡,當時只有故事大綱,沒有劇本,兩位編製已盡了極大努力,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劇本,實在難能可貴,當劇本完成時,是分開兩部分,結果由我負責去統一兩部分劇本。故事方面則由我、陳欣健、文雋及鄭丹瑞四個人一起商量。整個製作一共用了卅五個工作天。差不多隔日開工,工作非常緊張及忙碌。

    總的來說,整部電影由劇本到配音,到印拷貝,都十分之匆忙。因為本來希望,能夠趕及暑假來上映。

     

    (問:)整部電影的一個特色是,幾乎所有主角都是新人,沒有演戲的經驗,做導演的,怎樣引導他們演戲呢?

    (答:)對!除了陳百強,有些做電視節目的經驗,但嚴格來說其他演員沒有演戲的經驗,唯一勉強稱為有點經驗的就是張國榮。所以有時為了遷就他們的演技、角色,我們不得不更改劇本。作為一個演員,假如他沒有或很少演戲的經驗,最好就是要求他扮演他自己。這樣比較容易控制。另一方面,排演次數盡量減少,講清楚應有的情緒,心裏狀態和走位後,排演一二次就拍一兩個TAKE,但TAKE ONE往往是最好的,最適當地表達出角色的要求,TAKE TWO可能走位方面符合要求,但情緒已經較差,TAKE THREE,TAKE FOUR……就出現一蟹不如一蟹。這是起用新人應注意的地方。盡量培養他們的信心及情緒。再其次就是所謂即興的,沒有劇本,任由演員自由發揮。例如爽身粉的一場及盧葉媚在琴行自彈自唱紅線女的歌……等等,都是即興式的,主要是要求他們主動投入,更能表現出他們自己出來。

     

    (問:)你們怎樣構思這個劇本呢?

    (答:)在開始構思故事時,我們已決定了找陳百強、鍾保羅、張國榮等人,亦即是決定了人物角色,然後根據他們的性格去構思故事,所以在電影中,我們採用他們原來的名字。一切劇情發展符合人物性格,點到即止——

     

    (問:)電影中有幾場戲,看來似乎還可以發展下去,但出乎意外,突然停止了,最明顯的是張國榮與鍾保羅在DISCO里打架的一場戲。

    (答:)對!我們有很多劇情,都是環繞着劇中人心理來發展,只要表達了心理狀態就停止了。如果有其他發展,會嫌啰嗦和拖泥帶水,沒有這樣的必要。例如在DISCO打架的那場戲,主要是想表達張國榮和陳百強賽前那種緊張心理,及鍾保羅在頭頭碰着黑那種苦悶心理。三個青年人碰在一起就發生了摩擦,如果再「玩」這場戲下去,就會拖泥帶水了。

    其實,在現實生活中,一群中學生打架,相信不會像「爛仔」打架一樣,那樣兇狠和拚命吧!畢竟他們是比較純良,沒有利益衝突,而且只是發泄心中的抑鬱而已。

     

    (問:)看完『喝采』之後,令人想起梁曾智的『有你冇你』,因為兩部電影都是表達一群剛離開學校的學生生活片段,但在『有』片中,導演有意去表達一些訊息,現在的『喝采』又如何呢?

    (答:)有人看完試片後,說這是一部青檸薄荷水,我非常同意這樣說法,我個人並沒有什麼野心去表達一些訊息,只是想表達人生的一個階段,這個階段極可能發生在你或我身上,例如,中學時期,有同學離群赴外國升學。又例如一股溫馨的初戀,以及離開學校那種彷徨的心理……環繞着一個普通中學生——陳百強——周圍的人與事、朋友、學校、家庭再次擺在面前,作為一種回憶、重溫、緬懷那段情感。

     

    (問:)你想重溫你的中學生時期,抑或今日中學生的生活?

    (答:)我相信那段中學生生活情感,無論是過去或現在的分別不大,生活形式可能不同,但那種情感卻是相似的。

     

    (問:)大家都離開了中學時期一段頗長的時間,你怎樣去捕捉那段感情呢?

    (答:)我曾在浸會教書,所以有機會接觸一些學會,而他們剛離開中學不久,所以仍然保留些少學生的情感,至於塑造中學生形象,比較複雜是翁靜晶這個角色,香港一般少女比較「高竇」,希望你注意她,當你注意她的時候,她又反應得非常冷淡。總之時冷時熱,反覆無常。

     

    (問:)當你執導這部電影時,是否有意爭取某一類觀眾?

    (答:)我希望除了吸引中學生或青年人之外,亦能吸引一些年紀較大的,所以加插楊群、陳欣健等角色,希望能引起他們的反應,而那群青年人的行為亦能勾起他們的回憶……但結果可能是大多數觀眾都站在陳百強等青年人的一邊,楊群太過嚴肅,過分注意自己事業,缺乏對子女的關懷,而陳欣健則太過懦弱和放縱自己。不過,如果能夠引起青年人和中學生的共鳴,我認為已成功了一大半。

     

    (問:)電影中一些鏡頭、場面,似乎很熟悉,而間中又加插一些意料之外的新意念。

    (答:)其實,所謂文藝片,它已有一些固定的場面,如果缺少了它們,又似乎不是文藝片。

    而另一方面,是我從編導無線的『黃飛鴻』所得的經驗;黃飛鴻本身已有固定的形象,我們不能改變他,但加插一些新的意念時,如一些反叛的配角等,容易吸引觀眾帶引着他們進入新的意念去。所以,在這部電影中,一些大家熟悉的場面都會出現,而在有意無意間加插了一些新的意念,希望除了吸引觀眾外,更能刺激起他們進一步的深思。

     

    (問:)『喝采』這樣題材的電影,在過去相信亦有人拍制過,為什麼你有這種信心去接受挑戰呢?

    (答:)『喝采』主要的難度是要在一個普通平凡的題材中,做到它的不平凡和特色,無疑,在過去亦不少人拍制過,激發起我靈感,相信是『克藍瑪與克藍瑪』這部電影,『克』片的「橋段」,亦是非常普通,甚至你可以說是粵語片時代的「橋」,但你總不能否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,它的成功亦在於平凡中看到它的不平凡,它的真實性。我希望能夠達到這個效果。

     

    (問:)杜魯福的作品經常在一些小節上,捕捉到真實性,過後當你想起時會發出會心微笑。

    (答:)杜魯福的確能成功地表達這一點,並且表達時不着痕迹,天衣無縫。

     

    (問:)拍完第一部作品後,有什麼感想?

    (答:)拍完第一部電影后,深深體會到香港電影圈仍然存在着舊風氣——對工作既不投入,更沒有熱誠,「搵食」態度。不是抱着「拍一部好電影」的工作態度,更談不上什麼職業的自尊心,不過,慶幸地,這種要不得的作風,漸漸被淘汰,被新人事,新作風的工作人員所取代。如果他們不自愛的話,再過一段時間,一定完全被淘汰出去。

     

    (問:)形成那種舊風氣,是否因為酬勞方面低微,為了「搵食」,不能不馬虎了事呢?

    (答:)其實目前的酬勞並不低微,副導演大約片酬為一萬元,場記亦有五六千元一部,如果你工作熱誠和投入,再加上有責任感,已成為「搶手貨」,據我所知道,某些劇導,或者其他工作者,根本忙到無暇接戲。總之,只要不怕辛苦及有責任感,很多人都會找你幫忙的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1980.09.25 青檸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電影 雙周刊 44期 ) 插圖06 在封底的一頁『喝采』劇照
    1980.09.25 青檸薄荷水的『喝采』(電影 雙周刊 44期 ) 插圖06 在封底的一頁『喝采』劇照

     

    文字錄入:紫愛漣漪